甘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国老跌到和事佬,甘草能力被严重低估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好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青橘医话

第话医路漫漫青橘相伴

文|水木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导读

甘草曾号称“国老”,是个重要领导干部,而今却江河日下,常顶着“调和诸药”的闲差出现在很多中医处方的末尾。慢慢地,甚至有老患者问大夫,这次处方里为何没用甘草解毒?如此巨大的落差,是甘草他老人家的失职还是中医人的失误?

炙甘草温补之用不可丢

甘草又名国老,有中药“四大天王”之一的称号。该药可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

炙用:治脾胃虚弱、少食、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毒及食物中毒。但其临床方药配伍和药量的变化大有精妙之义。

甘草古今运用差异大

《中国药典》载甘草用量在1.5~9克左右。《中药大辞典》载“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煎水洗。”

而在《伤寒论》方中,配伍甘草的有70方,居诸药之首。药量为4两(笔者认为伤寒方中的1两相当于现在的14克,4两即56克)占5方,3两(42克)占9方,2两(28克)占45方,6铢至一两十八铢(4~22克)占11方。可见《伤寒论》中甘草的配伍量分为三个等级量:大剂量42~56克,常用量22~42克,调和量4~22克。

此外,《伤寒论》以甘草命名的方剂占5方:甘草泻心汤(甘草四两炙、56克),炙甘草汤(甘草四两炙、56克),甘草干姜汤(甘草二两炙、28克),甘草附子汤(二两炙、28克),甘草汤(甘草二两、28克)。

其代表方炙甘草汤用了炙甘草56克,且方后言以清酒7升,水7升,共煮取3升,温服1升,日3服,这是1日1剂的剂量。如此大剂量重用甘草,煎药、服药的方法,均值得研究和重视。

古今甘草用药量差别之大,足以说明《伤寒论》方药配伍的特点是:独特、奇重、随证施药施量、重病重药。而药与量正是临床关键之关键,是医者求效之中心。

笔者又查阅了多种中医药学术杂志,用甘草大都囿于3~10克,22~42克少见,42~56克罕见。《本经》列为上品、《别录》列为无毒药的甘草为何反而用量很小很轻?这说明今人临床用药时,常把甘草作为调和药运用,却大大忽略了甘草作为治疗药或主药(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放弃重用甘草有历史原因

由此,笔者开始思考造成汉时方药剂量减少的历史原因。公元年陈师文校正《和剂局方》,改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多以温补香燥,小药量为方;当时医事制度,严考试,起度量,重规矩,称权衡,分六科。方书用药,多从方圆立案,考取合格始准报官挂牌行医,既行之后,又每月严课,或有荒谬,小则撤牌读书,大则令其改业。在如此背景之下,宋时之医为生计或名誉,当然方药从小从轻,不敢越雷池一步。

然此风既行,一刮千年,不知束缚了多少医道之人的手足和思维,时至今日,甘草也由“天王”贬为调和诸药而已,难以登堂入室。

炙甘草可温补后天之气

从甘草的性味主治辨析,《本经》有:“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日华子本草》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通九窍、利百脉、壮筋骨、解冷热。”

甘草之所以能有如此众多的功效,在于它禀坤土之气最厚,蜜炙更可温中以补后天之气。经方所用甘草几乎都是炙甘草,可见仲景用炙甘草之意重在坤土之运,建中气以厚德载物,故而有胃气者生,无胃气则死,救胃气,保肾气,乃仲景《伤寒论》之圣旨。

笔者认同某些医家的观点,认为甘草生用乃半阴半阳,甘草炙用就是纯阳之品。炙甘草其味甘,其色*,是禀坤土之气最重最全的一味药物。一旦阳气归沉坎水,以炙甘草扶土则可伏藏坎阳,伏藏生命立极之火,伏藏好了坎阳,坤土之气又在坎中。

故炙甘草配伍桂枝可上温心阳,炙甘草配伍干姜可破群阴,温中土脾阳。统观四逆汤辈,炙甘草配附子,乃扶阳回阳救阳,伏肾火坎阳之气,先后天之气旺,以达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病案举例

笔者在谨守病机,辨证论治的前提下,炙甘草常用量为20~40克,大剂量为40~60克,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且常有良效。例举如下。

夏某,男,教师。医院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原因待查(心率最低时42次/分)。住院治疗1个半月(用药不详),收效甚微。转求中医诊治。

刻诊:患者自汗、易感冒,饮食减少,自觉四肢乏力,劳则心悸心累,走路有晃荡之感,二便尚可。

查:面色暗淡无华,形体消瘦,舌质淡,苔白腻,舌体偏胖。

辨证:心阳肾虚,寒湿浸淫,脾土失运。治宜温阳益气,散寒除湿,方用炙甘草汤合麻*附子细辛汤加减。

组方:炙甘草50克,制附片30克,细辛15克,桂枝20克,生*芪50克,麦冬30克,五味子15克,姜半夏15克,熟地30克,茯苓30克,白芷15克,甘松15克,生姜50克。3剂,水煎服,1天半1剂。

患者服药后良效,此方加减共服药10剂而愈。多年随访,未复发。

整理/水木排版/水木校对/青橘学术部

?往期回顾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御用客服

橘妹

?THEEND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年8月11日版,作者/秦仁琼等。内容有删减处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戳阅读原文参与投稿

10万稿酬等你来!!!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