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26种常用中药的代替运用上
TUhjnbcbe - 2020/12/12 12:55:00

导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材的栽培技术越来越成熟,现今中药材也不似原先一般供不应求。然而,掌握各中药的个性和共性,以及各中药之间的共通之处,对临床的精准用药和提高疗效也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为云南名医许子建先生基于临床经验总结出的26种常用中药的代替运用。供大家学习参考。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材的消耗量也相应加大,因而对某些常用药品,多感供应不足,经常出现脱销。

为此,特就昆明地区近年来(年左右)欠缺的中药材提出26种,并从个人体验所及,找出代替药物,籍供处方用药时采择选用。

现分述如次。

一、砂仁

本品主产于越南。云南省临沧地区、西双版纳州、红河州、文山州等地、州所属一些县区有产,但产量不多。广东阳春县亦产,称为“阳春砂仁”。

性味:辛微涩温,含芳香气。

归经:入肺、脾胃、肾经。

功效:平呕逆,缓胃痛,止泻痢,安胎,收纳肾气。

代用品:

1.平呕逆:半夏、生姜。

半夏(辛、温),入脾、胃经,降逆止呕。

生姜(辛、温),入肺、脾、胃经,温中止呕。

两品相合,名“小半夏汤”,有温中降逆止呕之效。若属于胃寒而胃气不能顺降者可用。

姜、夏同用,其性味、归经、功效大体接近于砂仁,故可代替砂仁,用于“平呕逆”。

2.缓胃痛:若系寒凝气滞的胃脘疼痛,可用厚朴、木香代替。

厚朴(苦、辛、温),入脾、胃、肺、大肠经,有理气、消胀、止腹痛之效。

木香(辛、苦、温),入肝、脾、大肠经,有行气止痛之效。

厚朴、木香配合,从性味、归经、功效分析,对胃寒作痛之证,可代砂仁。

3.止泻痢:属于寒湿证的泻痢,可用木香、炒白扁豆代替。

木香(辛、苦、温),入脾、大肠经。温中寒,理中气。

白扁豆(甘、微温),入脾、胃经。化湿,健脾止泻。

木香、白扁豆合力,既可温寒理气,又能健脾化湿,故对寒湿不化所引起的腹泻可治。

4.安胎:胎动不安,须分寒热。胎寒不安,用白术;胎热不安,用*芩;若须保持胎宫温暖,调平寒热,则白术、*芩并用,但以白术为主,*芩为佐。

白术(甘、微苦、温),入脾、胃经,健脾燥湿。

*芩(苦、寒),入心、肺、胆、肝、大肠、小肠经,清热、安胎。

故术、芩同用,可以调平寒热,保持胞宫温暖而安胎。

5.收纳肾气:益智仁。

益智仁(辛、温),含芳香气,略带苦涩味,入脾、肾经,补肾固精,温脾止泻。

本品性味归经、功用大体接近于砂仁,故收纳肾气,用代用。

二、丁香

本品主产于南洋群岛各地,我国澳门亦有栽培,但主要靠海外进口,故常感供应不足。

本品有“公丁香"与“母丁香”两种。公丁香是未开花的花蕊,性能雄烈;母丁香为已成熟的果实,性稍平缓,两种均可用。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胃、脾肾经。

功效:温中降逆,暖肾助阳。

代用品:

1.用于胃寒呕逆者:生姜、半夏。两药合用,名“小半夏汤”。

半夏(辛、温),入脾、胃经,降逆止呕。

生姜(辛、温),入肺、脾、胃经,温中止呕。

姜、夏两药其性味、归经、效用,均与丁香相同,对胃寒呕逆证可代用。

2.暖肾助阳:肉桂。

肉桂(辛、甘、热),入脾肾经。有补肾阳、助命门火之力,故对肾冷阳弱者,本品可代丁香。

用量上,丁香4克可改用肉桂8克。

三、白豆蔻

本品主要产于越南东波山,故处方名“东波蔻”。我国广东亦有产,但产量不多。

性味:辛、温(芳香)。

归经:入肺、脾、胃经。

效用:下气止呕,温中化湿。

代用品:

草豆蔻(辛、温),入脾、胃经,健脾燥湿,温胃止呕。

本品产于临沧、墨江、昌宁、风庆、腾冲等地,与白豆蔻同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且性味、归经、效用与白豆蔻大体接近,故可代用。

惟草豆蔻性较燥烈而耗气,气虚者不宜多用,用时须通过配伍。

四、肉桂

本品主产于越南,我国广西省亦有产。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所属的蒙自、金平也有栽培,但产量不多,品质较越南产者为次。

性味:辛、甘、热。

归经:入肾、脾经。

功效:温中扶阳,散寒止痛。

代用品:

1.温中扶阳:干姜、肉桂子。

干姜(辛、热),入脾、肾经,温中回阳。

肉桂子(辛、甘、温),入脾、肾经,亦能温中扶阳,但性能比肉桂为平,若用于回阳温中,则剂量须比肉桂稍加大。

2.散寒止痛:胡椒。

腹痛之证,若系由寒凝而引起,寒散则痛止。而散寒之品,以归入脾、肾经的辛温、辛热之药为主。

胡椒(辛、热),入胃经,温中散寒。故用于散寒止痛时,胡椒可代肉桂。白胡椒、黑胡椒均可用。

黑胡椒系果实由绿转红而采摘,性能稍弱;白胡椒为果实完全成熟,果皮红时采摘,性能较强烈。

五、天麻

本品主产于云南省昭通地区的彝良、镇雄等县,丽江地区的丽江县亦有产,但产量不多。而本品的用量逐渐广扩,故常感供应不足。近年来人工栽培,已见成效。对市场供应紧张之势,有所缓解。

性味:甘、微温。

归经:入肝经。

效用:熄风、止头晕痛。

代用品:

杭菊花、蔓荆子、桑椹:熄风止头晕痛。

杭菊花(甘、苦、微寒),入肝经,养肝、疏风。

蔓荆子(苦、辛、平),入肝经,疏风,清利头目。

桑椹(甘、寒),入肝、肾经,滋阴补血。

上述三品合用,既养肝益肾,又清利头目,疏散风热,对阴虚阳亢引起的头痛、头晕、目眩之证可治。故可代替天麻。

高血压证,属上述证情者,亦可将三味药合方,以代天麻。

六、杜仲

本品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省昭通地区的大关、永善、镇雄等县也有产。

本品含有橡胶成分,也是工业上所需的原料之一,故用途较广。

性味:甘、微辛、温。

归经:入肝、肾经。

效用:补肝肾、壮筋骨、安胎。

代用品:

桑寄生(苦、平),入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益血安胎。

本品归经、效用与杜仲相同,故可代用。

现代医家用杜仲泡酒治高血压有效,而我们用桑寄生、夏枯草、淮牛膝配方治高血压亦有效。无论肝阳上亢或清阳不升、浊阴在上的高血压证均宜用。

桑寄生苦平,性能不热不寒,故可通治上证。若证情偏寒或偏热,可随证配伍。

七、巴戟天

本品主产于广东、广西、四川、福建,但产量不多。

性味:辛、甘、微温。

归经:入肾经。

效用:补肾壮阳,强筋骨。

代用品:

1.补肾壮阳:补骨脂(辛、苦、温),入肾经。补肾壮阳,与巴戟天效用相同,故可代用。

补骨脂主产于四川。云南省新平、元谋、武定、巍山、风庆亦有所产。

2.强筋骨:桑寄生(苦、平),入肝、肾经。

本品既补肝肾,又强筋骨,故可代巴戟天。桑寄生产于云南省寻甸、澄江及开远的草坝等地。

3.若须补肾壮阳及强筋骨,则补骨脂与桑寄生可同时并用。

八、*芪

本品主产于甘肃、陕西、内蒙古等地。产于长城各口以外者称“口芪”。云南省丽江亦有所产,名“雪山芪”(产于海拔米以上的高寒雪山,故名“雪山芪”),味甘,根条嫩而坚实,品质亦佳。

性味:甘、温。

归经:入脾、肺经。

效用: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退肿。

代用品:应按其不同的用途而选择不同的代用品。

1.补气升阳:用*参、桂枝、升麻代替。

*参(甘、温),入脾、肺经,补益脾肺之气。

桂枝(辛、甘、温),入肺经,温经通阳,其性升浮。

升麻(甘、辛、微寒),入脾、胃、肺经,升阳举陷。

三药合用,能温升脾阳,补益肺脾之气,故可代*芪。

2.固表止汗:麻*根、白术。

白术(甘、微苦、温),入脾、胃经,固表止汗。

麻*根(甘、平),入肺经,止汗。

两药合用,性味、归经、功效与*芪相接近,故可代用于卫气不固的自汗证。

3.托毒排脓:*参、甘草、麻*。

*参(甘、温),入脾、肺经。

甘草(甘、平),入十二经,益气、解毒。

麻*(辛、微苦、温),入肺经,开腠理、透毛窍。

三药并用,有益气、解毒、透表之功,故对阴疮需托毒排脓时,可代*芪。惟麻*用量需酌减,以防发汗过度而损阳。

4.利水退肿:桂枝、茯苓。

桂枝(辛、甘、温),入膀胱经,通阳、化气、行水。

茯苓(甘、平),入脾、胃、肾经,健脾利水、渗湿。

桂苓合用,可利水消肿而不伤正,治疗水肿属于下焦寒,膀胱气化不强,而下肢浮肿者。

九、枣仁

本品主产于河南、河北、陕西等地,以河南近淮河流域地带产量较丰,故商品称“淮枣仁”。

云南省楚雄州所属元谋县的马街亦有所产,商品称“马枣仁”,品质较淮枣仁稍差,但仍可用。

性味:甘、酸、平。

归经:入心、脾经。

效用:养肝、宁心、敛汗。

代用品:

柏子仁(甘、辛、平),入心、肝、肾经。养心、安神、润肠。

本品归经及功效,大体与枣仁相似,惟含油质比枣仁为丰,故代用时剂量不能过大,一般证情以使用10~15克为宜,若过量,可能引起腹泻;又或微炒后,使油质挥发了一部分,亦可防止腹泻。

本品为侧柏叶的种仁,云南省各处皆产。

十、白术

本品产于浙江省的于潜县者,为正品,故称“于术”。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省境内也有产。

性味:甘、微苦、温。

归经:入脾、胃经。

效用:补脾益气,燥湿利水。

代用品:

白扁豆(甘、微温),入脾、胃经。中和化湿,补脾止泻。

本品性味、归经、功效与白术大体相同。用时沙拌炒*,则性味变为甘、微苦、温,如此加工炮制后,其性味就更接近于白术了。

注:本文选摘自《杏春医论——中医阴阳、方药的理论与证治》,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年3月。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26种常用中药的代替运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