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伤寒论7374条,五苓散与茯苓甘草汤,
TUhjnbcbe - 2023/10/20 16:45:00

73,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发过汗以后,出现脉象浮数、心烦、口渴,用五苓散主治。

脉浮数、烦渴是本条的要点。本条应该与72条相鉴别: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72条的“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与本条烦渴的症状相似,但是本条有脉浮数,脉浮说明还有表邪不解。72条的烦渴症状脉不浮,说明72条的烦渴症状没有表邪,只是津液亏虚。

我们再看看本条与72条中五苓散证的异同:本条和72条都是脉浮,说明两者都有表邪;本条和72条都有口渴;本条脉数,72条脉不数;本条没有热,72条有微热;本条有烦证,72条不烦;本条没哟小便不利,72条有小便不利。没有热的脉数和心烦说明本条不是热证,而是正气虚。所以本条的病机是正气虚又有表不解。

本条还需要与58条相鉴别:伤寒发汗,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主之。本条是发汗后马上产生的症状,58条是发汗半日后产生的症状。本条与58条都是发汗后导致的脉浮数,但本条有烦渴的症状,58条不渴。渴与不渴是两种最大的差别。

58条脉浮数,不渴,仲景用桂枝汤扶正解表;本条脉浮数。烦渴,仲景用五苓散疏通水道。由此可见,本条中的脉数、心烦、口渴虽然是正气和津液亏虚,但是这种正气和津液亏虚是由水道失调导致的。

茯苓

74,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这条令很多医家感到费解,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太阳表证中,有汗者为太阳中风,无汗者为太阳伤寒。《伤寒论》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这条是仲景对伤寒的定义,从中可见,鉴别是太阳中风证还是太阳伤寒证的关键,不是有汗还是无汗,而是脉浮缓还是脉阴阳俱紧。

既然本条冠以伤寒,就应该有“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的脉证,这是正确理解本条的关键。脉阴阳俱紧说明患者营卫之间不能正常交通,营气不能入卫,卫气不能入营。患者同时汗出,说明卫气不固。

伤寒病,汗出而又口渴的,用五苓散主治。至于为什么要用五苓散,等到我们把这几条有关五苓散的条文解读完后,再一起分析;伤寒病,汗出而口不渴的,用茯苓甘草汤主治。

茯苓甘草汤方:茯苓二两(味甘平)、桂枝二两(去皮,味辛热)、生姜三两(切,味辛温)、甘草一两(炙,味甘平)。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桂枝、生姜配伍炙甘草辛温化阳,引营气入卫,既可以散寒,又可以固表;茯苓引卫气入营。全方可以调和营卫,解表散寒、固表止汗。

本方需要与桂枝汤相鉴别。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芍药三两(味苦酸,微寒)甘草二两(炙,味甘平)生姜三两(切,味辛温)大枣十二枚(掰,味甘温)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茯苓甘草汤和桂枝汤相同点是都用了桂枝、生姜、炙甘草三味药来引营气入卫,不同点是茯苓甘草汤用了茯苓来引卫气入营,桂枝汤用了白芍来引卫气入营。由于服用桂枝汤需要发汗,而茯苓甘草汤不需要发汗,所以桂枝汤比茯苓甘草汤多用了大枣一味药以养营阴。

桂枝汤证和茯苓甘草汤证很相似,都应该有恶风寒,头身疼痛,汗出的症状。最大的区别在于桂枝汤证是浮缓脉,茯苓甘草汤证是浮紧脉。浮紧脉说明营卫之间不能正常交流,仲景不用白芍而用茯苓,可见茯苓引卫气入营的作用要强于白芍。

张锡纯

张锡纯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茯苓解∶气味俱淡,性平。善理脾胃,因脾胃属土,土之味原淡(土味淡之理,徐灵胎曾详论之),是以《内经》谓淡气归胃,而《慎柔五书》上述《内经》之旨,亦谓味淡能养脾阴。盖其性能化胃中痰饮为水液,引之输于脾而达于肺,复下循三焦水道以归膀胱,为渗湿利痰之主药。然其性纯良,泻中有补,虽为渗利之品,实能培土生金,有益于脾胃及肺。且以其得松根有余之气,伏藏地中不外透生苗,故又善敛心气之浮越以安魂定魄,兼能泻心下之水饮以除惊悸,又为心经要药。且其伏藏之性,又能敛抑外越之水气转而下注,不使作汗透出,兼为止汗之要药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了一个案例:一位患者产后月余,壮热口渴不引饮,汗出不止,心悸不寐,经过多方治疗无效,最后重用茯苓一味药而治愈。张锡纯对很多中药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使用经验,记载于《医学衷中参西录》之中,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参考。

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三册)/张锡纯医学全书伤寒论讲义屡试屡效方中药亲试记医案讲习录图书籍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38.8购买

众所周知,桂枝汤是个调和气血,调和营卫的方子。从以上条文来看,五苓散和茯苓甘草汤也具有调和气血,调和营卫的作用。而且不止五苓散和茯苓甘草汤,《伤寒论》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子具有调和营卫的作用。也许理解中医的最关键之处,就在于理解中医所说的营卫到底指的是什么,明了营卫之气是如何化生,如何循环,如何输布,如何推陈出新。

老许话伤寒,持续更新中,敬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伤寒论7374条,五苓散与茯苓甘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