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它被誉为退烧特效药,无论儿童还是成人 [复制链接]

1#
治白癫疯最好的办法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250101.html

无论是寒冷的冬季,感受寒邪,还是在酷暑的夏季,感受暑热,都有可能出现高烧的情况。遇到高烧的情况,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用西药退烧,但是也有很多高烧西药搞不定,最终交给中医,却一剂中药高烧全退,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医治病是“千人千面”的,这也是中医辨证施治的精妙之处。

对于退烧的中医药方,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可能不是白虎汤就是麻杏石甘汤。然而,有一个方剂,退高烧的能力,一点也不会输给白虎汤或者麻杏石甘汤,它就是出自医圣张仲景之手,被列为“中医十大名方”的小青龙汤的老大哥——大青龙汤。

青龙为古代四大神兽之一,能以青龙命名方剂,足见它有两把刷子。大青龙汤又是由哪些中药组成的呢?据记载,大青龙汤由“麻*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等7味中药组成[1]。

按照医圣张仲景的原意,煎服方法大致是这样的,先取毫升水,首先煎煮麻*,待水煎到毫升时,去掉漂浮在水面上的麻*泡沫,然后把其他中药放进去一起煎煮,等到药液大致为毫升左右的时候,取出,去掉药渣,每次温服毫升左右。

服用大青龙汤,也要微微取汗,也就是说先喝了一次之后,就坐等汗出,如果喝一次没有出汗,过一定的时间段再喝第二次,再坐等汗出,如果出汗了,药就停了,不要再喝了;如果喝一次就出汗,而且汗还挺多,那就用“温粉扑之”。

在医圣张仲景所创的诸多方剂中,大青龙汤和越婢汤是麻*使用剂量最大的方剂,因此,被称为张仲景发汗的峻猛之剂。一般都认为,大青龙是“表里双解”之剂,不过,随着临床的不断研究,也有学者认为大青龙汤是辛温解表兼清表热之剂,并非传统认识所认定的“外散风寒内清里热”之表里双解剂[2]。

不过,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的是,它也是“辛凉解表”的雏形,被称为中医最早的“辛凉解表剂”。提到辛凉解表,肯定很多人立马会想到温病学派,但在《医宗金鉴》中就已经有了“热者以辛凉发其汗,大青龙汤”[3]的认识。温病学派虽创立了辛凉解表法的名称,但其实辛凉解表法的运用却早已见于《伤寒论》的大青龙汤法和《金匮要略》的越婢汤法之中[4]。

也许正因为大青龙汤是辛凉解表的“渊薮”,因此它具有比较好的退烧作用,尤其是高烧,现代临床实践中,大青龙汤主要针对体温大于39摄氏度,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儿的高烧,都可以运用大青龙汤化裁治疗。

对于大青龙汤能退多少度的高烧,临床实践发现,对于成人高烧,39.3摄氏度[5];39.5摄氏度[6];39.8摄氏度[7-8];小儿高烧,体温39.8摄氏度[9],39~40.2摄氏度[10]。由此可见,大青龙汤退烧的能力,还真是“名不虚传”,无论是用于成人,还是用于儿童,它的退高烧能力,依然是它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也被人称为“退烧特效药”。

不过,对于麻*和石膏的运用,古今医家对它们俩都是有所顾忌的。对于麻*的运用,古今医家都十分谨慎,就连清代大型御制中医教科书《医宗金鉴》曾说,此乃仲景“开表逐邪发汗第一峻药也”[3];对于石膏的运用,历代医家对它也是各种说法,“用之不当,适足以招祸”[11],“老弱虚寒者,祸不旋踵”[12]。因此,但凡方中含有麻*和石膏,历代医家无不打起十二分精神。

要说真正会用石膏的名医,非张仲景、张锡纯莫属,只不过医圣张仲景用石膏,对于用量却留下来“千古之谜”。可以说对于大青龙汤,方中所用的麻*和石膏比例一直是一个谜团,迄今依然是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有认为麻*石膏用量比例接近1∶1的[13];有认为麻*石膏用量比例为1.∶1的[14];也有认为麻*石膏用量比例为6∶4的[15];也有认为麻*麻*之量倍于石膏的[16];也有认为麻*与石膏比例为3∶8的[17]。二者的比例究竟是多少?还真是一个未解之谜!

不管大青龙汤中麻*与石膏的比例究竟是多少,但是需要记住一个原则,那就是在临床中,麻*与石膏的配伍所起的作用,的确与二者用量多少有关系。一般来说,麻*量大于石膏,则重在发散郁热;石膏重于麻*,则重在清泄肺热;二者等量则发越水气[14]。

不过,大青龙汤解热退烧的功效,不仅古代经典认为如是,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验证也如是。实验研究发现,大青龙汤全方的水煎液、生物碱类及多糖类部位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还有方中的石膏水煎液具有显著的解热效果,因此,大青龙汤的解热药物物质基础可能是大青龙汤方中的生物碱、总多糖和石膏等组份的协调配伍作用[18]。

对于大青龙汤的临床运用,现代中医对它的应用十分广泛,比如可用于流行性发热、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汗腺闭塞症、荨麻疹、痤疮等疾病[1];也可用于病毒性感冒出现的恶寒发热、皮肤干燥,且体质较壮实的患者[15];另外,还被应用于急性肾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无汗症、高热症、感冒等急症治疗中,并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19]。

大青龙汤可以说是一个十分经典的方剂,初看好像就是麻*汤与桂枝汤的化裁方,清代名医柯韵伯说,“此即加味麻*汤也”,清代名医徐灵胎指出,“此合麻*桂枝越婢三方为一方,而无芍药”;也可以说是麻*桂枝各半汤的化裁方,也可以说是加味麻杏甘石汤,还可以说是麻*汤与越婢汤的合方。

只是对于大青龙汤这个方剂,一定要记住,喝药之后,一旦出汗,就要立刻停药,不能再服。医圣张仲景强调,“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之所以大青龙汤需要中病即止,可能与“大青龙汤全方水煎液起效较慢,但药效持续时间长”有关[18]。

万一使用大青龙汤出现了偏差,导致大汗伤阳,应该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比如,用桂枝加*芪汤内服,以益气固表止汗;或者用*芪牡蛎粉(即*芪、牡蛎各等分,研为细粉)外用,以益气敛阴固表,也可选用内服药与外用药相结合[17],减轻行差踏错带来的伤害。

总体来讲,大青龙汤目前不仅可以治疗急性感冒等疾病,还可以治疗慢性久病;不仅仅能够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在皮肤病、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等疾病中也有了一定造诣。凡是外寒内热证对应的疾病,如肾脏疾病、败血症、肠伤寒、闭经等皆可应用,且效果显著[20]。由此可见,中医用药,但凡对证,必然会屡试不爽、百发百中!

参考文献

[1]钟相根.张仲景传世名方·伤寒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张楠,许二平.谫论《伤寒论》大青龙汤证为风寒化热表证[J].环球中医药,,14(9):-.

[3]清·吴谦.医宗金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马家驹,冯世纶,谷晓红.《伤寒论》大青龙汤表里双解治法探析[J].国医论坛,,28(4):7-8.

[5]邓倩,罗雯文.大青龙汤加减治疗感冒高热35例[J].河南中医,,32(3):-.

[6]刘浩江.大青龙汤治疗外感高热的体会[J].中医杂志,,(3):23.

[7]梁学琳.大青龙汤治疗上感高热[J].四川中医,,(8):15.

[8]喻志华.大青龙汤治疗外感高热证例[J].光明中医,,22(11):90.

[9]王秀珍,顾为琰.大青龙汤治疗小儿高热88例[J].陕西中医,,21(8):.

[10]徐尔山.大青龙汤治疗小儿伤暑高热[J].四川中医,,(8):24.

[11]马淑然.古今名医方论白话解[M].北京:人民*医出版社,.

[12]裘庆元.珍本医书集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3]郭明章,孙燕,李宇航,等.仲景方中“石膏如鸡子大”的折算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8(7):-.

[14]张保伟.《伤寒杂病论》中麻*石膏用量比与其作用关系探讨[J].河南中医,,23(1):7-8.

[15]*煌.张仲景50味药证(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6]肖勇洪,刘春丽,徐梦,等.大青龙汤方证释疑[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40(7):-.

[17]王付.学用大青龙汤方证应重视的若干问题[J].中医药通报,,11(4):29-30.

[18]邹甜.大青龙汤解热药效物质及其血清药物化学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1-76.

[19]丁红平,吴亚平,刘俊.冯世纶教授应用大青龙汤经验[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31(4):-.

[20]张会杰,陈桂敏.大青龙汤治疗外寒内热病证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与教育,,37(6):48-53.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