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寒湿腰痛巧用方,甘草附子汤合芍药 [复制链接]

1#

腰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不少中医朋友在行医生涯中,接诊过各种类型的腰痛病人,现代医学认为腰痛的成因多变复杂,除运动系统疾病与外伤以外,其他器官的疾病也可能会引起压迫性或者牵连性腰痛。因此面对非明显外伤类的疑难腰痛,现代医学需要做大量的医学检查来筛查真实病因。

而在中医学的体系里,腰痛的发生不外乎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

内因:体虚年衰,跌仆损伤和劳欲太过。

外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

腰痛的病位:病位在腰,为肾之府。

基本病机,外感腰痛的主要发病机理是外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总离不开湿邪为患;内伤腰痛多因肾精气亏虚,腰府失其滋润、濡养、温煦,内伤不外乎肾虚。

病理性质,外感属实,内伤属虚或虚实夹杂。

那么如何根据病证,判断到底是外感腰痛还是内伤腰痛呢?针对用方又有什么讲究呢?看看具体医案,或许会对你们有所帮助!

医案

患者:麻某男46岁

初诊日期:--01--02

主诉:腰痛半月余。

现病史:患者半月前因感冒受凉后搬东西时而致腰痛,屈伸不能,常挺着腰走路,常常走百十多米就不能再走,痛苦至极,以前曾就医于本案医者,扎针治疗,遂诊!

刻下症:患者腰痛,屈伸不能,畏寒,腰椎3.4-5椎脊突关节明显压痛,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细。纳可,眠可,二便调。

方证辨证:《伤寒论》68条说:“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笔者体悟患者腰痛,屈伸不能,畏寒,脉沉细,故选之。《伤寒论》条说:“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患者腰椎3.4.5关节明显压痛,不能屈伸,畏寒符合甘草附子汤方证故选之。

诊断:痹症寒湿痹。芍药甘草附子汤合甘草附子汤证。

处方:芍药甘草附子汤合甘草附子汤。

方药:甘草20附子30炒白术20桂枝30炒白芍20肉桂10。

针刺局部阿是穴,华佗夹脊,委中,悬钟,后溪并艾灸一次,患者两天后没来,电话随访说很神奇,己经好了。

按语:宋林亿说:“尝以方证对者,其效若神!”芍药甘草附子汤方证为腰痛或沉。肌肉痉挛性疼痛,畏寒。甘草附子汤的方证是骨节疼,按之疼痛加剧,怕风怕冷,医者体悟正合此方证,故选之合方治之。因患者有寒湿痹阻经脉,故加针并艾灸其患处,疗效神奇,一点体悟以馨读者。

(医案来源:刘景彬,山东人,年师承河南伤寒名家、经方实战家杨兆林先生,系统学习经方。)

从古至今,精准辨证、活用经方一直都是中医行医的难点,想要在这两方面深有造诣,除了大量的实战经验积累和总结,似乎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但如今社会节奏实在太快,中医、西医林立,想要深度累积丰富的实战经验着实困难。

如此时代背景下,学好中医,仅靠自己早已不再现实;不过还好,我们可以选择师承于当代名医,继承他们的经验,学习他们的方法,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也是一种提升行医能力的事半功倍的办法。

医易同源中医药研究院院长、著名经方实战专家——杨兆林老师钻研《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学经典,常把《*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融为一体,前后贯穿进行解读,总结出自己的理解;并在常年的中医工作中,通过临床实战,践行自己所学所思,总结出了多种病证从辨证、经方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实战价值极高。

医易学大讲堂《迎新春·杨兆林师承班》,将在春暖花开的3月邀请大家再度相聚。届时,杨老师将为大家分享中医辨证的要点,以及实战运用中的疑难问题,以自身多年临床经验为基础,为大家归纳总结了中医辨证的实战诊疗体系,让大家更系统的学会辨证、学好经方实战。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医易学大讲堂《迎新春·杨兆林师承班》将以学员经方实战能力的培养为根基,从实际问题出发,坚持一个课时解决一个实战问题的态度,强化学员们中医知识的实战应用”。

同时,除了课程上的知识学习,我们还将通过课程下跟诊、辅诊、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强化学员们经方临证知识的实践应用,并努力为大家创造临证实战的机会,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让所有学员“学有所值,学有所用”。

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为原创作品,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