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效方参苓白术散新解 [复制链接]

1#

今日要读

1.八大名家为张仲林题写墨宝

2.潮州张仲林(一)

3.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张仲林医生(一)

4.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作者:江玲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年10月24日

5.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门诊!

6.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来源/中医书友会(zhongyishuyou)

I导读:参苓白术散为千古名方,本方为脾虚之证而设,可广泛应用于证属脾虚不运、脾虚内湿、脾虚正衰的慢性胃炎、慢性腹泻、慢性肝炎、慢性气管炎、糖尿病等疾患。

参苓白术散新解

作者/程宜福

名称

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丸。

方剂组成

人参(去芦)、白术、白茯苓、甘草(炒)、山药各2斤,莲子肉、桔梗(炒至深*色)、薏苡仁、缩砂仁各1斤,白扁豆1.5斤(姜汁浸去皮微炒),为细末,或制成小丸。

源流发展

本方出于《和剂局方》(公元年),实为益气汤的加味方。两方都是该书的著名方剂。原方属调理脾胃、益气安胎之剂,后人有所发展,加减衍化成多种方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如《医方集解》以本方加陈皮治脾胃虚弱兼气滞或痰多之证。现代作为调理胃虚弱而兼湿的常用方剂广泛应用于临床。

性能效用

本方为补气剂,具有补气健脾、和胃渗湿的功用。重在健脾,其次益气,不仅调理,且治大病。药性中和,甘温而不燥不热,淡润而不腻不寒。对治疗脾虚腹胀、饮食不消、呕吐泄泻、胸脘满闷,功效尤为显著。

方义分析

本方由益气汤加山药、扁豆、莲肉、苡仁、砂仁、桔梗等药组成,用以增强四君中的苓、术的健脾胜湿作用。方内各药多属甘温甘淡之品。味甘入脾;温能散寒祛湿,健脾燥湿;淡能淡渗利水;甘温益气,甘淡育阴。白术、山药、扁豆、莲子、砂仁健脾化湿,和胃理气;茯苓、苡米健脾渗湿;人参(*参代)、甘草益气补脾;此外,山药、莲子、苡仁尚有益肾之功,故本方实为健脾扶正之良方。

药理作用

补气益气、和胃渗湿。从现代医学观点看,大致相当于健胃、增强消化吸收功能、利尿、止泻。方内的一些主要药物,如白术、山药、扁豆、茯苓、苡仁等是分别具有以上作用的。

临床应用

本方为脾虚之证而设,可用于证属脾虚不运、脾虚内湿、脾虚正衰的慢性胃炎、慢性腹泻、慢性肝炎、慢性气管炎、糖尿病等疾患。临床应用本方的基本指征为形体消瘦,倦怠乏力,胃纳减少,食后腹胀,或吐或泻,胸闷不舒,口淡或口甜口粘,咳嗽痰多,小便不利,舌苔薄白或白腻薄*,脉虚缓,或细濡细滑。

一、治慢性腹泻。

属于脾虚型的慢性腹泻都可试用本方加减治疗。

笔者曾用于治脾虚型的慢性细菌性痢疾,证见下痢时发时止,迁延日久。发作时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有赤白粘液呈脓血便,时或食欲不振,食后腹胀,舌淡红苔腻,脉濡细或虚大。治宜健脾化湿,可用本方加木香、*连为基本方。苔*而有热者,酌加白头翁、秦皮、马齿苋、鱼腥草;舌淡肢凉有寒者,加附子、干姜、肉桂、肉豆蔻;气虚下陷者,加生*芪、升麻;腹痛者加炒白芍、制香附、乌药;腹胀纳差者,加炒枳壳、神曲、内金。

病例介绍:

周××,女,35岁,工人。患慢性菌痢数年(大便曾培养出B组痢疾杆菌),反复发作,此次复发已10天,解脓血便,每天4~6次,伴有腹痛、里急后重,精神疲乏,食欲减少。曾用抗菌素及磺胺治疗未愈而来中医科就诊。望其舌,质淡红苔薄白稍腻,按其脉,细沉濡弱。大便镜检:白细胞(+++),红细胞(+)。辨证属脾虚下痢,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处方:*参5钱,白术4钱,陈皮2钱,山药5钱,薏米5钱,莲子肉3钱,木香2钱(后下),*连2钱,桔梗2钱,扁豆3钱,砂仁1.5钱(打,后下),鱼腥草5钱,甘草2钱。服药4剂后,症状消失,大便正常,嘱续服上方,共服10剂,疗效巩固。

二、治糖尿病。

适用于脾虚型糖尿病患者。

本病在中医学属“消渴”范畴,由中焦发病而累及于脾,症状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特征。属脾虚型者治宜健脾化湿、健脾益气,用本方加生*芪、五味子、生内金为基本方以治之,有热者酌加生石膏、知母、天花粉、葛根、*连等,兼肾虚者,酌加萸肉、杞子、*精、菟丝子、附子、肉桂等。

病例介绍:

刘××,女,43岁,工人。发现多食、多饮已半年,食不解饥、饮不解渴,且多尿,饭量虽剧增,而体重反减少15斤,同时头晕乏力,动则出汗。检查尿糖(++),血糖毫克%。西医诊断为糖尿病,介绍至中医门诊,察舌淡红,苔腻薄*,舌根剥脱,按脉则细微弦数。中医辨证:脾虚消渴,并有热。

遂拟下方,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参5钱,云苓3钱,白术5钱,山药1两,薏米1两,莲子肉3钱,生*芪5钱,生石膏1两(先煎),知母3钱,葛根2钱,天花粉3钱,扁豆3钱,五味子3钱,生内金2钱。

服5剂后,饮水大减,尿亦减少,头昏好转,动不出汗,继续工作,但仍觉饥饿,继服上方5剂,且患者控制饮食,每天6~8两粮食。

三诊:口不思饮,但觉口粘,饥饿感好转,*苔已退,现舌苔薄白微腻,根剥,脉细。尿糖:弱阳性,血糖降为毫克%。遂将上方去生石膏、知母、天花粉、葛根,加山萸肉3钱,枸杞子4钱,五倍子2钱,砂仁1.5钱(打,后下),10剂。四诊:尿糖:阴性,血糖:毫克%,不觉饥饿,体力增强又服10剂后,尿糖阴性,血糖97毫克%,共服中药30剂,疗程一个月,临床症状消失,检查正常。患者整个疗程中,未休息,一直坚持工作。嘱患者继服10剂,以资巩固。

三、治慢性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

适用于脾虚型慢性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患者。

此二种疾病属祖国医学“咳嗽、痰饮、哮喘”等证范畴。其病变部位虽然表现在呼吸系统,但病变实质却在肺、脾、肾三脏。痰、湿和脾虚为其发病的重要因素。脾虚不运水湿,可聚湿成痰浊壅肺,阻塞气道,发为咳喘,故前人的经验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健脾培土,以绝痰源,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

参苓白术散适宜于有咳嗽咯痰、痰多清稀、泡沫或白粘、胸闷不舒、肢体倦怠、大便时稀、舌质淡红、苔薄腻、脉濡滑或濡弱的患者,可收健脾胜湿、宣肺祛痰之效。可用本方加陈皮、半夏、杏仁作为基本方。

苔白腻,湿浊胜者,加苍术、厚朴、藿香等;痰涎壅盛者,加苏子、莱菔子、葶苈子、白附子、皂角等;舌淡肢冷,虚寒较甚者,加附子、干姜;苔*化热者,加桑白皮、白毛夏枯草、*芩、山栀子;咳嗽较甚者酌加麻*、射干、白果、贝母等。

病例介绍:

方××,男,34岁,工人。患支气管哮喘30年。自幼发病,中小学时曾缓解7、8年。此后每于冬末春初时常发,感冒及煤气、花粉等刺激亦可诱发,此次发作在中医科住院治疗。最初用温肾纳气平喘法,以金匮肾气丸为主方加减治疗,一个月来服药30剂,因用附桂、细辛、巴戟、补骨脂等温药,见口干口苦、尿*便干、腹胀食少等副作用,而原有的胸闷气急及两肺哮鸣音未见减轻,仍需同时服用氨茶碱及地塞米松。

此时,对病情进行重新分析,虽有口干口苦,但不欲饮,平时大便常稀,食后腹胀,痰如泡沫,舌质淡红,舌尖略红,舌苔白厚微*,左脉较弦滑,右脉寸关细弱,重按无力。

此乃脾虚哮喘,遂拟参苓白术散合射干麻*汤化裁为治:*参5钱,云苓3钱,白术5钱,扁豆3钱,山药1两,莲子肉3钱,桔梗2钱,薏米1两,砂仁1.5钱(打,后下),射干3钱,炙麻*2钱,法半夏3钱,杏仁3钱,五味子3钱,白果仁7枚,橘皮白络各1.5钱,水煎服,另白毛夏枯草1两,另煎同服。

服完4剂,觉胸膈舒适,哮喘发作次数减少,6剂后,西药逐步减量。共服20剂,西药全部停用,未发哮喘已1周,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哮鸣音而出院。嘱出院后用上方制成丸剂常服,随访2年,未出现大发作。

四、治慢性肝炎。

适用于脾虚型慢性肝炎患者。

本病大致可归入中医学“胁痛”证范畴。因感受湿浊邪毒,蕴结中焦,久则湿郁热熏,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而为病。证见面色萎*或少华,倦怠无力,胸脘痞闷,胁痛,恶心,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大便稀溏,小便短*或如常,舌质淡红,苔薄或腻,脉象缓弦。治以健脾化湿,疏肝理气。用本方加柴胡、枳壳、当归、芍药为基本方以治。

胁痛者加青皮、荔枝核、川楝子、佛手片、玄胡索、五灵脂、郁金等;苔腻浊重者,加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等;腹胀纳呆者,可酌加木香、腹皮、山楂、神曲、内金;脾虚寒湿者,可酌加附子、干姜、桂枝、草蔻仁、吴茱萸等;湿郁化热者,可酌加板蓝根、山栀、丹皮、蒲公英、龙胆草等;麝香草酚浊度增高者,重用本方之健脾、益气药,可加*芪、*精等;转氨酶增高者,可酌加五味子、酸枣仁、山萸肉、柏子仁、柴胡等;白蛋白低者,可酌加枸杞子、丹参、何首乌、山萸肉、当归、乌药等。

病例介绍:

王××,女,38岁,干部。患慢性肝炎3年,一年来病情时轻时重,肝功能时好时坏。近2~3月来,肝区经常疼痛,头昏乏力,恶心,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稀溏,肝在右肋下1.5厘米处可触及,并有触痛和叩击痛。肝功能检查:麝浊16单位,锌浊14单位,转氨酶96单位。诊断为慢性肝炎复发,转中医科治疗。观其面色萎*,精神萎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左脉微弦。辨证此乃脾虚胁痛,兼肝郁。

遂拟参苓白术散合柴胡疏肝散化裁为治。处方:*参5钱,云苓3钱,炒白术3钱,山药1两,青陈皮各2钱,薏米5钱,炒扁豆3钱,柴胡1.5钱,炒枳壳1.5钱,炒白芍3钱,制香附1钱,酸枣仁3钱,炒当归4钱,炙甘草2钱。服5剂后,痛减纳增,精神转佳,大便成形,再加减服至30余剂,诸症消失。复查肝功能,麝浊7单位,锌浊12单位,转氨酶43单位,嘱继续服药,改方为丸剂,服3个月,体力增强,随访2年,未复发。

五、治慢性肾炎。

适用于脾虚型慢性肾炎患者。

本病属中医学“水肿”范畴。肺、脾、肾功能的障碍对水肿的形成有重大关系。三者之中,脾为关键。脾失健运,土不制水,使水湿不得下行,横溢肌肤,遂成水肿。证见头面及肢体浮肿,按之指陷,面色萎*、神疲乏力,小便不利,脘闷腹胀,纳减便溏,舌质淡红,舌体胖嫩,舌苔薄腻或滑,脉沉缓或沉细。治宜健脾制水,可用本方治疗。

水湿过重,尿少肿甚者,加桂枝、猪苓、泽泻、车前子、防己、川椒目等;气虚者加*芪;脾虚湿重兼寒者,可酌加制附子、干姜、肉桂;脾虚湿热,加益母草、鱼腥草、生大*、茵陈等;蛋白尿不消者,加黑豆、赤小豆、*芪、菟丝子、益母草、芡实等。

病例介绍:

郭××,女,39岁,教师。患肾炎1年,近2月来又出现颜面及下肢浮肿,且有少尿便溏,头昏腰酸,腹胀纳呆,面色?白少华。尿常规检查:*,微混,蛋白(+++);镜检:颗粒管型(+),白细胞(+),红细胞少许;血胆固醇毫克%,血压/70毫米汞柱。西医诊断:慢性肾炎(肾病型)。介绍到中医门诊治疗,按脉细弱,舌质淡红,舌苔中腻微*。中医诊断:脾虚水肿。遂拟本方加减为治。

处方:*参5钱,连皮茯苓1两,炒白术5钱,陈皮2钱,山药1两,薏米1两,莲子肉4钱,砂蔻仁各1钱(打,后下),赤小豆5钱,黑豆5钱,桔梗2钱,商陆2钱,川椒目2钱,益母草5钱。服药后小便利,15剂后浮肿基本消失,遂去商陆、川椒目,酌加菟丝子、*芪、蝉衣、昆布、海藻、补骨脂、扁豆等,又服30剂,病情完全缓解。多次尿常规检查,仅蛋白微量~(+),2月后恢复工作。

剂型用法

原来用法:研为细末,每服2钱,枣汤调下,日服2次或3次;小儿剂量按年龄酌减。

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日服1剂,两次煎服。

亦可作丸剂或散剂服用,日服2~3次,每服3钱。

注意事项

一、副作用:本方一般无副作用。

二、禁忌症:本方稍偏湿燥,阴虚火甚者宜慎用;气阴两虚,或阴虚兼有脾虚者,临床需要时仍可酌情应用。

三、替代:方中人参均用*参或太子参代替。

加减化裁

一、集解参苓白术散(《医方集解》):由本方加陈皮一味组成。用于脾胃虚弱兼气滞不调或咳嗽痰多者,尚能补肺之虚,理气化痰,对肺损虚劳,在“培土生金”法中,又为常用的一条主要方剂。

二、资生健脾丸(《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一名资生丸,由本方加藿香、橘红、*连、泽泻、芡实、山楂、麦芽、白豆蔻组成,治妊娠3月,阳明脉衰,胎坠。

本文摘自《新医学》,年第3期,作者/程宜福。

往期推荐

1.公卫课件解读第三版,史上最全!

2.史上最全公卫资料合集,人人有份

3.基本公卫应知应会问!

4.医院的检查报告,这样一看就懂,以后别再问医生了!

5.各年龄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对照表!

6.生化全套检验大全

7.史上最全的人体解剖全图!

8.58张消化系统医学美图,张张经典!

9.舌诊对消化系疾病诊断的意义

10.张高清舌诊图谱

11.61张高清舌诊图谱,图文对照,珍藏版

12.舌诊图谱,史上最全

13.史上最全的种皮肤病图谱(修订版)!

14.史上最全皮肤病图谱(附治疗方法)

15.小儿感染性出疹性疾病记忆策略及皮疹图库!

16.四诊合参缺一不可!中医看病为何必须看人?

17.中医看病一定要面诊:看看片子是开不出药方的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全文来了,这些条款跟医生最相关!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20.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

22.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人保障法

23.张仲林痒疹胃病好文盘点(年版)

24.张仲林痒疹胃病录(年完整收藏版)

25.潮安健康文章大全(年版)

26.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年完整收藏版)

年7月回顾

庆祝中国共产*成立周年诗文录

我抗疫!——读《为张仲林的〈抗疫情我在岗〉摄影作品而作》有感

免责声明

张仲林工作室(ID:e)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