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茯苓甘草汤的思考 [复制链接]

1#
对茯苓甘草汤的思考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茯苓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三两,切。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茯苓甘草汤。问题1:为何在苓桂剂诸方中,只有在茯苓甘草汤证,明确提到可以治疗厥证?问题2:茯苓甘草汤的“厥逆”,与其他治疗厥逆的方证区别在哪里?A生姜之水厥的原因考察茯苓甘草汤证为何可以治疗“厥证”?茯苓甘草汤不同于其他苓桂剂的地方在于“生姜”,而且在整个方剂药物比例中,生姜量最大为3两,而茯苓、桂枝是2两,甘草是1两。显而易见,能治疗厥证的茯苓甘草汤,原因在于生姜。生姜可以治疗厥证否?治疗厥证的药方中,不仅茯苓甘草汤含有生姜,吴茱萸汤,橘皮汤一样含有生姜,而且生姜的剂量,在药方比例很大。参考/、《金匮》橘皮汤。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吴茱萸一升人参二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桂枝三两,去皮细辛三两生姜半斤,切吴茱萸二升大枣二十五枚,擘。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橘皮汤方橘皮(四两)生姜(半斤)生姜治疗厥证,是无疑问的。那么生姜为何可以治疗厥证?答案在条,“厥而心下悸…不尔,水渍入胃”。《伤寒论》中“心下”指“胃”,“胃”指“小肠”。含有生姜的茯苓甘草汤,病位在胃,引申讲,生姜治“胃水”。胃内停水,阻滞气机流通;换而言之,水饮郁闭中焦气机,导致“阴阳气不相顺接”,而厥逆。《素问·经脉别论》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今水饮停于胃,上输精气、上归于肺的过程,被迫中止,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肺不能输达精气于四肢,四肢自然厥逆。胃内停水,导致的“厥逆”,为何不能治以苓桂术甘汤?即此时为何不选择主治胃水白术(或苍术)?曰:术是燥湿利水,通过小便排水;生姜是发散水气,通过皮肤排水。在速度与效率上,术不如姜。而且生姜发散水气的同时,亦有促进“肺输布精气至体表四肢”的作用,这一点古人云“生姜引药达表”。而术没有此功效。(归经方面也体现这一点,生姜归肺经与脾胃经;而术是脾胃与肝经)。水饮郁闭气机,有无其他示例?曰: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B水厥、热厥、寒厥、气郁厥、食厥、蛔厥对比水厥原理前文已讲;白虎汤之热厥,是内热郁闭气机,导致阴阳气不相顺接,或是胃热阻滞“上输精气、上归于肺、输精于皮毛”的过程。四逆汤之寒厥,体内津液外渗,呈“亏虚”状态,津液不足以供应四肢。四逆散之气郁厥,近似热厥。橘皮汤之食厥,亦复如是。诸般厥证,不离“胃”。胃停水、郁热、虚寒、实寒、瘀血等皆可导致厥逆。胃是精气化生与输布的起点,肺是输布的终点。过程中任何一处出现问题,即可导致四肢厥逆。胃化生精气异常或输布异常,亦在此列。C生姜VS干姜,四逆汤VS吴茱萸汤的对比分析生姜、干姜之于厥证中的差异,在于生姜证是精气输布异常,化生无碍;干姜证是精气化生异常,输布无碍。延伸讲:生姜散水,干姜固水。干姜与吴茱萸的差异,同于干姜与生姜的区别。换而言之,生姜功近吴茱萸,温性稍差。所以生姜多配伍吴茱萸,而干姜多配伍附片。生姜合吴茱萸,温散更甚;干姜合附片,温固更强。吴茱萸汤证是日食,太阳还在,只是被乌云遮挡,温散乌云,阳光自现。四逆汤证是漫漫黑夜,太阳已无,需人工制造阳光。之于茯苓甘草汤,虽是厥证,但寒象不甚,故无需吴茱萸之温散。若伴见明显寒证(腹部冷),更加吴茱萸,未尝不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